數位科技每年推陳出新,近年最熱門的科技產品非 AI 人工智慧應用莫屬。當數位科技與網路相遇,讓大家產生無限可能的機會與創新,然而「安全」與「風險」的重視度隨之攀升,對全球更是迫在眉睫。
去年九月,CAA 中華民國電腦稽核協會 30 週年慶祝大會舉辦以人工智慧 AI 為系列演講內容,其中一場邀請金管會綜合規劃處副處長施宜君分享「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 ( AI ) 指引」的演講。以下為精華內容分享給大家。
國際組織參考指引 : 金融業運用 AI 與 ML 治理與監管
近年國際組織及歐美國家均正式發佈關於 AI 法制的決議與相關行政命令,例如 2023 年 10 月美國 AI 治理行政命令,發佈為人類福祉方面,要降低 AI 對勞工、消費者、少數族群及國家安全所造成的風險 ; 去年( 2024 ) 3 月兩個 AI 法制的發布,分別由美國主導 120 多位成員國支持的聯合國 AI 決議,強調加強隱私政策、保護個資和監控人工智慧風險,另一個則是大家最熟悉的去年歐盟 AI 法案通過,強調保護人的基本權利,法治與環境的永續性。

施宜君表示,AI 應用於金融業的服務上的確能帶來許多潛力與創新的效益,對於可能會衍生出新風險與監理的挑戰是無可避免的,因此「AI 治理」對於金融監理將是重要的議題。她也分享目前國際組織對於金融、證券業,對於AI與機器學習( ML )治理與監管依據的規範指引,如下 :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2018 年 11 月發布協助新加坡金融業機構執行人工智慧及資料分析遵循的標準,其中有公平、道德、問責及透明度這4項原則 ( FEAT )。
- 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 ( IOSCO ) 2021 年發布「市場中介機構及資產管理機構運用 AI 及 ML 指引」,提出 6 項金融監理機關可以採取的措施。
- 金融穩定委員會(FSB) 2017 年發布「金融服務業的 AI 與機器學習—市場發展與對金融穩定的涵義」,透過法遵科技( RegTech )及監理科技( SupTech ),以確保並增強法遵與監管的效能。
兩年時間完成國內「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 AI )指引」
自2023年起,金管會也逐步積極與慎密建構 AI相關的法制對於資料安全、風險、監控可以有所依循的穩定根基,同年4月24日行政院成立「數位政策法制協調專案會議」,金管會配合成立「AI法制專案小組」,參加分析 AI 及數位發展所涉法制議題,並推動金融業運用AI技術,經過6個月,金管會於10月17日公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 (AI) 之核心原則與相關推動政策」,關於原則與政策,施宜君表示除了參考全球主要國家監理機關及國際組織之相關指導原則,結合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狀況及金管會監理政策的方向,同時也揭示我國金融業運用AI之6項核心原則及8項配套政策。
施宜君進一步說明,2023年12月28日公布「金融業運用AI指引」草案是依據「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 ( AI ) 之核心原則與相關推動政策」的6項核心原則訂定,在2024年的半年時間金管會與產、官、學、研等單位做了許多互動與交流,也在「眾開講」平台徵詢外界意見,蒐集約莫150項的意見,同時邀請金管會 AI法治專案小組諮詢顧問、金融機構及公會召開諮詢等會議,讓指引能夠更為貼切應用於金融產業,並且於5月金管會針對377家金融機構及周邊單位,其中有108家已經導入AI應用的調查資訊,讓大家初步認識目前金融業應用AI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