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 ( IBV ) 最新進行與發表的全球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市場環境劇烈變動、且企業內部已經出現新舊技術脫節的狀況,CEO 們仍積極推動企業級AI應用;預期未來兩年 AI 投資的增幅將超過一倍以上。
IBM 在今年二月至四月之間進行一年一度的企業 CEO 調查,訪問了全球 2,000 位 CEO,其中 40 位來自台灣。結果顯示,超過六成 (61%) 的受訪 CEO 正積極採用代理型 AI 技術,且應用規模將持續擴大;受訪的台灣企業積極度 (67%) 略高於多數歐美與亞洲市場包括中國大陸、日本與韓國等。同時,近八成 (79%) 受訪的台灣 CEO 表示,已經著手協助員工應對使用代理型 AI 產生的營運與企業文化變革,比例遠高於全球平均值 (64%)。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近七成 (68%) 的受訪 CEO 認為擁有整合完備的企業資料架構,是驅動跨部門協作與創新的關鍵,也有 72% 的受訪 CEO 認為,充分運用企業專有資料才能創造生成式 AI 的商業價值。然而半數受訪者 (50%) 承認,由於近期加速投資啟用新技術,企業內部已經出現新舊技術脫節與零散狀態。
當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不斷升高,IBM 建議企業善用自有數據與AI技術轉為競爭優勢。IBM 公司副董事長柯恩 (Gary Cohn) 在本次研究報告的前言中寫道:「AI 技術已經自證能夠協助企業加速獲得更高的效率和生產力;具備勇氣、將風險視為機會的 CEO 勝出的機率大增。」 台灣 IBM 諮詢總經理林翰認為,對於AI技術,許多 CEO 們都嘗試在實現 ROI 的短期壓力與持續創新的策略考量之間取得平衡。然而,市場紀錄已經證明,不斷創新的組織,尤其在不確定因素遽增之際,仍然繼續保持創新動能的企業,將更有能力抓住商機。
調查重點發現
CEO們面臨在短期投資回報與長期創新之間取得平衡的壓力
- 受訪 CEO 表示,迄今只有 25% 的 AI 專案實現了預期的投資回報;僅有 16% 的 AI 專案在企業內部獲得大規模應用。
- 為了快速取得進展,約三分之二 (65%) 的受訪 CEO 表示,其組織傾向於啟動易於取得投資回報的 AI 專案。68% 的受訪 CEO 表示,其組織有明確的指標以衡量創新投資回報;受訪的台灣企業為 AI 專案設定清晰指標的比例達到 78%。
- 52% 的 CEO 表示,除了樽節成本,其組織投資生成式 AI 應用已經獲得其他效益。
- 僅 37% 的 CEO 認為採用新技術「因爭先而出錯」比「謹慎而正確」更好;然而64% 的受訪 CEO 承認,「害怕落後」的心態促使他們在尚未完全瞭解某些技術價值之前就投資採購。 對於採用新科技,受訪的台灣企業相形之下更為謹慎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