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第二階段:可觀測性與監控能力(Observability)
- 建置遙測解決方案
- 基於 AI 的規則引導制訂決策
- 發展量子安全可觀測性
- 建置共同的、持續的治理機制
第三階段:轉型能力(Transformation)
- 規劃將系統過渡到新加密技術
- 識別支持後量子加密技術的方法和解決方案
- 驗證包含新加密技術的產品
- 測試 NIST 量子安全加密算法
建議企業應立即啟動與加速進行量子安全轉型
- 根據自身風險程度與應變能力,建立量子安全治理策略、架構與跨部門管理機制
- 盤點對現有加密技術與應用程式的依賴性;進行密碼系統盤點,找出潛在漏洞;導入可觀測性工具以監控密碼風險
- 透過人員再培訓計畫,彌補量子安全技能缺口
- 規劃並建置符合後量子 (PQC) 標準的加密技術;在過渡期間採用傳統與後量子加密(PQC)混合架構;導入加密彈性(crypto agility)方案
- 與產業夥伴協作,建立與運作量子安全生態系
歡迎進一步閱讀 : Secure the post-quantum future
相關文章
量子為中心混合為模式 IBM 與 AMD 合力打造超級運算全新架構
IBM 公布最新量子運算發展計畫 研發全球第一台大規模容錯量子電腦 預計於 2029 年上線
IBM 研發的演算法成為 NIST 最新公布的 PQC 後量子密碼學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