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
從選舉到政策制定
- 民粹政策影響
2024 年許多國家的選舉超級週期結束,全球政治格局迎來新變數,包括南非和印度執政黨失去多數席次,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民粹主義浪潮高漲,趨勢來自長期的經濟差距,全球金融危機、新冠疫情、衝突爆發及高通膨,進一步加劇經濟差距。
民粹主義將激發保護主義、限制移民,並對環境政策帶來壓力。企業高層應加強內部溝通,減輕地緣政治發展帶來國家營運和聲譽的風險。保護主義貿易和產業政策仍將是優先事項,美國川普政府大幅提高關稅並將關鍵供應鏈和製造業生產轉移回國內;新歐盟執委會也將增加關稅等貿易防禦工具,加強審查對策略性產業的外國直接投資。 - 稅務難題
各國政府為因應持續上升的債務,2025 年,許多國家的新政府將尋找能降低債務負擔的替代策略,包括可能增加對企業、資產和高收入家庭的稅收。各國政府採取不同稅收政策以因應債務,法國計畫對大型企業加稅 120 億歐元,並對高收入家庭額外徵收 20 億歐元稅款。英國計畫提高雇主國民保險費用來增加公司稅收,提高最富裕公民的課稅,中國更嚴格執行對於富裕人士的海外投資收入稅收規定。此外,部分政府轉而針對特定產業課稅,例如智利 2023 年提出新的礦權使用費稅,加拿大 2024 年頒布徵收數位服務稅。 - 人口紅利
2023 年全球新增移民人數創下 650 萬歷史新高,移民問題在許多移民接受國已成為兩極化的問題。2025 年高齡化、年輕人口和移民的相互影響,將影響各國國內和全球的政治動態。
經濟競爭與主權
- 降低風險和依賴性
全球供應鏈正從「全球化」轉向「區域化」,各國政府加速經濟安全措施,使得跨國、跨企業的供應商關係日益複雜。為了因應貿易限制和關稅激增,企業應重新評估全球貿易策略與供應鏈配置,減少單一市場依賴,運用金融工具降低貿易壁壘影響。 - 數位主權
人工智慧( AI )系統發展快速,增加半導體、資料和網路基礎設施的策略重要性。各國尋求創新和擴大AI 生態系統的驅動力,希望提高在 AI 領域的自主能力,降低供應鏈受到地緣政治競爭對手影響的風險,半導體及投入材料仍是出口管制和投資獎勵的重點。 - 氣候與競爭
氣候政策推動將受到經濟、地緣政治、價格這三大因素影響。企業應確定在各國不一致的氣候法規下,將如何影響營運的跨境操作和永續發展策略。2025 年地緣政治也將影響氣候議題,中國與歐盟等大國致力於綠色投資;另一方面,美國和歐盟減少對中國礦產和綠色出口的依賴,可能增加成本並放慢能源轉型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