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振超教授點出:「面對這個趨勢,平台應該發展專業守則,而不是採取完全免責的態度。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簡單提醒使用者注意資訊正確性,就能有效降低個人的政治立場偏見,提高對資訊真實性的判斷。但在當今『絕對真相』越來越模糊的環境下,如何培養每個人的資訊責任感,特別是在教育現場,將是我們最需要著力的方向。」
對此,吳齊殷研究員表示:「在當前社會氛圍下,要建立一個公正的第三方機構相對困難,但平台和媒體可以做到的是建立提醒機制。長遠來看,最終責任仍需回歸到使用者身上,而數位素養的養成必須從小扎根。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行為規範的建立比正式法律更為重要,因為當一個人從小就被教導在網路上該如何正確行動,這種行為習慣會自然形成。政府的角色則應該著重在提供鼓勵措施,支持個人和民間組織朝理想方向發展。」
AI 發展帶來新挑戰 素養待提升
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數位信任面臨新的挑戰。調查顯示,69.47%民眾表示能夠辨識AI與非AI的差別,72.51%能評估AI服務的優劣,但僅有58.38%認為能有效運用AI完成任務。進一步分析發現,AI素養呈現明顯的數位落差:年齡和教育程度是影響AI素養的主要因素,青壯年族群的AI素養普遍較佳,這些差異顯示,在推動AI應用普及的同時,如何縮減不同族群的AI素養差距,將是建立全民數位信任的重要課題。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AI風險認知上出現明顯落差:74.75%民眾認為AI對自身風險較小,但62.10%認為AI會對他人造成風險。這種認知差異可能影響社會對AI發展的共識。對此,73.10%的受訪者支持由政府制定規範引導AI技術應用,反映民眾期待建立可信賴的AI發展環境。